星期二 , 31 12 月 2024
首頁 / 品牌專區 / ACURA / 【大衛談車事】人家對岸電動車工廠一家一家蓋,台灣則在坐困愁城

【大衛談車事】人家對岸電動車工廠一家一家蓋,台灣則在坐困愁城

有台灣汽車產業模範生的國瑞汽車近日傳出放有薪假消息,雖然業者和政府都以中東外銷市場萎縮、車廠調節產能來降低事態嚴重性,但是都難以掩飾台灣汽車市場在進口車占有率節節攀升下,對國產車產業已開始出現嚴重排擠效應。可悲的是,雖然國內各大國產車業者無不呼籲政府須正視此一問題,政府似乎還是無動於衷,意欲看著牽連國內數十萬民眾生計的龍頭產業走向衰落。

看看對岸,中國憑著全世界最大汽車市場,已經把全球各大車廠吸引到當地,如今再用政府公權力與政策來推動電動車,如今中國不但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動車市場,也讓更多的車廠將它們的海外電動車工廠投放到中國,比如Tesla便預備要在中國設立首座海外工廠,Volkswagen集團與上汽集團在中國合資的電動車工廠也於10月19日動工。後者這座位於上海安亭,投資金額達170億人民幣的電動車工廠,2020年便能完工投產,年產能達30萬輛。屆時,該工廠將以VAG針對電動車專門開發的MEB模組化平台來大規模生產電動車。而這還只是VAG在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的第一步,接下來在廣東佛山則和一汽合作興建第二座MEB電動車工廠。

Tesla和VAG在中國所設立的電動車工廠都是當代最先進的高科技工廠,生產工藝及流程都導入工業4.0概念,透過最新數位化技術大幅提升自動化和生產效率,以上汽福斯工廠為例,將有多達1400具符合工業4.0標準機器人來參與生產,整個汽車生產將提升到新的境界。看到這裡或許有讀者會以為工廠的大幅自動化不是會減少人力?就業機會不是會減少?其實不然,由於這些新世代工廠的導入,更需要在地具有高度技能的技術人才來加入,反而對於人力的需求不減反增,並且還能帶動當地周邊對電動車的相關產業鏈的質與量,影響相當大且長遠。

反觀台灣,台灣內需市場有限,外銷又因為台灣非東協成員,也沒和對岸簽好服貿和貨貿,台灣政府本身在汽車產業上也沒提供任何利多,如關鍵進口零組件零關稅或是電動車優惠推廣等,要想看到國外車廠來台設電動車工廠是癡人說夢,如今只能靠國內唯一自主品牌Luxgen來發展電動車,希冀能發展出符合台灣需求的電動車產業。只是政府若是在汽車產業政策上還是持續沒作為,任憑進口車一面倒的進口,只是讓44萬輛的內需市場變成進口車商的天下,不僅台灣會有更多的車廠在台分公司,還會看到更多的洋人高層,並讓國外車廠快樂數鈔票,政府別以為只要有個Gogoro和Kymco的電動機車就很了不起,殊不知若是沒有了台灣汽車產業,進口車進再多再便宜,沒錢沒工作的消費者是沒有能力負擔的。

關於 林大維David

從「汽車購買指南」到「isCar」在業界近30年,林大維用人生近三分之二的時間一路走來,看盡台灣車市起伏,2017年成立「汽車專家」來提供宏觀而正確的汽車資訊,希望讀者在今天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,還願意靜下心來好好把文章看完。

Check Also

捷克1-4月汽車總生產量創下50萬台史上新高,Skoda就超過33萬台!

捷克1-4月汽車總生產量創下5 …